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矫正常识

口吃是如何形成的

浏览:   发布时间:2018-12-12

      先说一下我对口吃的定义:口吃是呼吸和发音系统出现紊乱或错误或在某些时候 ( 比如紧张 ) 这些相应器官的自身调节能力较差而出现的一种语言障碍。而心理因素只是口吃形成后的一个产物 ,  它不是产生口吃的真正原因 , 但对口吃的加剧有推波助澜的作用。 

     所谓“语言 + 心理再塑”矫正法就是先通过语言上的科学训练,使口吃者养成符合发音规律的说话习惯,达到语言的流畅,然后通过语言的流畅逐步地消除口吃者讲话时的恐惧心理,最终使口吃者彻底地摆脱   口吃!实践证明,这是一种从本质上解决口吃的方法。其实做任何事情,都有它的客观的科学规律,   讲话也是如此。 

     大家都知道,影响讲话的因素简单地说有三点:思维(组织语言的能力)、呼吸(讲话时的吸气和吐气)和发音(包括发音方式和发音各个器官的动作)。可能有的人对这三点不是很明白,下面先把   这三者与口吃的关系简单分析下: 

     思维与口吃:讲话是将无声的内在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外在语言的过程。而内在语言就是思维,也就是首先大脑想好讲的话,之后嘴巴把它们说出来。在这个过程中,思维和语言只有协调一致才不容易   导致口吃。假定思维快于语言,那么我们就想一下子把想要讲的话说出来,结果呼吸不能跟上,发音     器官的动作跟不上,话就会被卡住,形成难发音或者连发音。假定思维慢于语言,那么此时由于内在   语言未形成,口吃者只好用有意无意的口吃现象(比如加一些无用的词语“嗯 ~ ”“啊 ~ ”“这个那   个~ ”等)来填充由于思维空白而导致的言语空白。 

      呼吸和口吃:讲话声音是由气流冲击声带震动而产生的(其实声带的震动只会产生一种“声”,而不同的“音”是需要发音器官(唇齿口舌等)的不同动作完成的)。语言的流畅在呼吸上要求使气流   达到充足、流畅、平稳三个要求。首先气流应该充足:口吃者经常会出现,讲话时胸中没了气,却   不知道停顿换气,此时声音不可能被发出,口吃者也会因此感到胸部气闷,讲话气短、吃力。与此同时   口吃者仍然强迫自己讲话,就会出现越急越口吃,越口吃越急的恶性循环。其次,气流要流畅:口吃者经 常出现呼吸紊乱、气息阻滞等气流不畅现象。呼吸的紊乱造成吸气和呼气的无规律,从而使气流不足   以保证讲话的顺利进行,而气流的阻滞则形成明显的难发音(主要是没有及时的打开出气通道,比如   发音时舌头顶住上颚(如字音大、都)或双唇紧闭(如字音不、白等)没有及时分开等)。另外,气   流应该平稳:气流的发出应该是平稳的,而不是忽强忽弱、时断时续的。否则相应的讲话方式容易导   致患者出现口吃,特别是口吃者讲话过重,会使其气流很快被用完,会因气息不足而口吃。 

       发音方式和口吃:口吃者最显著的发音特点就是过重、过急、过快。它们和思维、呼吸交相作用使口吃发生。这些不良的讲话习惯必须改变。而改变不良的讲话习惯必须要经过专门的科学的训练。 

       正常人轻松流利讲话就是思维、呼吸和发音和谐配合的结果,如果在讲话时这三者配合不协调,那么就会出现口吃现象,如果这种现象多次发生并逐渐养成习惯,就最终成了病态意义上的口吃,当然伴随  着年龄的增长,羞辱心的逐步形成,家人朋友的指责嘲笑,口吃的恐惧心理也就会跟着出现(根据统计   80% 以上的成年口吃者有讲话前的恐惧心理,而儿童口吃者较少有这一恐惧心理)。“语言+ 心理  再塑”疗法就是根据口吃的形成过程,运用逆向原理,由语言的流畅来逐步的摆脱口吃的恐惧心理(经  过我们专门的训练后,有把握把话讲好,心理的恐惧自然会慢慢消失),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符  合科学发展规律的非常有效的方法。众所周知,口吃是一种后天形成的不良的语言习惯,而习惯只能通  过训练来改变,经过我们的系统培训,可以做到从容而有节奏的讲话,使发音准确而协调、呼吸平静而  自然、语言流畅而轻松,最终使口吃者改变原有的讲话习惯,加强大脑对言语的调控能力,形成新的条  件反射,心理的恐惧逐渐减轻消失,最终使口吃得到痊愈。这一原理是通过对思维、呼吸和发音的协调  来实现的。 


2456位发音不准患者已经矫正成功你也可以成为其中之一 立即咨询
学校地址:吉林大路与临河街交汇(轻轨4号线吉林大路站旁)联系电话:15143088787 联系我们:立即咨询